中文及普通話科
(一) 課程宗旨
1)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、思維能力、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;
2)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、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;
3) 培養審美情趣,陶冶性情;
4) 培養品德,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;
5) 體認中華文化,培養對國家、民族的感情。
(二) 課程目標:
1. 閱讀、寫作、聆聽、說話
1.1 培養學生以普通話及粵語作為學習語言,提升學生閱讀、寫作、聆聽、說話及普通話的拼讀能力;
1.2 培養學習語文及普通話的興趣,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態度和習慣。
2. 文學
2.1 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學的認識,並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,陶冶性情;
2.2 透過閱讀文學作品的愉悅感受,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;
2.3 分享作品中獨特而共通的思想和感情,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、同感和同情,引起對生活和生命的體悟。
3. 中華文化
3.1 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,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;
3.2 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,培養對國家、民族的感情。
4. 品德情意
4.1 培養道德認知、意識和判斷能力,從而促進自省,培養道德情操;
4.2 陶冶性情,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;
4.3 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。
5. 思維
5.1 培養批判性、創造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;
5.2 掌握一般應用於聽說讀寫的思維方法。
6. 語文自學
6.1 培養獲取知識、建構知識、運用知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;
6.2 提高語文自學的興趣,養成良好的語文自學態度和習慣。
(三)校本課程特色
1. 一至六年級製作讀文教學簡報,提升學生閱讀技巧及高層次閱讀能力。
2. 一至六年級製作校本預習教材,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。(圖1)
3. 一、二年級校本教材,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,適應以普通話作為學習語言。(圖2)
4. 二、三年級設計校本寫作教材,提升寫作能力。
5. 透過電子學習平台,設計說話活動,優化說話課。
6. 透過電子學習,優化課堂教學,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,以及學習效能。